從兩個多月前就規劃這趟連假要去綠島潛水。這對我而言是一個不算小的突破。一直以來都很難克服對踩不到底的水域的恐懼感。儘管大學時期參加全國醫學生的體育競賽”大醫盃”裡的長泳項目也獲得不錯的名次,但仍然無法在踩不到底的地方游泳,連180公尺都不行。
一開始報名訓練open water diving的潛水課程,一方面是為了克服自己對於海洋的恐懼,另一方面則是想要把陸地上的煩惱留在太平洋底。
在綠島,我住的是”過日子民宿”,教練是”阿禧潛水俱樂部”的小蔡教練。教練真的非常有耐心,不僅在課堂間,時常把我點醒 (因為我一直睡著XD),海洋實習時也不斷地調整每位學員的姿勢,關心每個人的生理狀態,並且非常注意大家的安全。潛水是一個風險高的休閒活動,教練肩上確實背負著好幾條人命,完全可以看得出他的認真敬業。
在海底,每一個吸吐都決定著身體的浮力,一旦稍有一專注,可能就會帶來上升或下沉過快的危機。稍有不慎空氣咬嘴一掉落,就可能造成嗆水窒息。潛水員必須隨時隨地專注於身體和空腔的平衡,並且懂得團隊合作,和潛伴相互照應。在水裡和在陸地上的身體控制截然不同,幸好從前很認真地練習游泳,此時才能有較自在的發揮。潛水員身上的裝備多達20公斤重,走在潮間帶,實在舉步維艱。稍有不慎,就會被海浪沖走或跌倒。我曾經跌倒後,靠自己的力量完全爬不起來,還是仰賴了教練扶我一把。(怪不得演戰爭片搶灘時,大家都要來跌倒個幾下,然後又被同伴拉起來XD 完全理解了@@)
老實說,我真的對於海洋生物的興趣沒有很大,而且非常容易暈浪,潛水對我來說,是一件辛苦萬分的活動。但,我覺得自己會繼續潛下去。
終於可以體悟為什麼有煩惱的人會去做極限活動,因為專注力可以被完美轉移。就像潛水一樣,我一直不斷出現一個念頭:如果此時我放棄專注呼吸和維持浮力的話,我可能就會溺死在太平洋底…
於是陸地上的煩惱都置之腦後,當下活命要緊!!> <
不知不覺,從平靜海域的2米深,進行到開放海域的11米深,想像不到自己竟然有朝一日也可以做到。就像每一次的考試一樣,雖然大家看似通過率很高,但絕對不是因為簡單,而是因為每個人都很努力。
回到台灣本島後,發現煩惱們竟然又都跟著回來了@@(尤其是看到要補繳的稅),根本沒有丟掉在海底XD哈哈,就當作它們是人生的裝飾品吧! 但是至少,我達到了第一個原來的目的,克服進入採不到底的水域。
下次要來挑戰更難一點的free diving!還有在多潛幾次後,進階開放水域潛水員證,也是我的目標之一! 希望下次的學習,也可以這麼順利開心! 未來,還有機會去遊覽世界各地的海底美景。讓自己多一些體驗和挑戰的目標^^
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我的潛水心得啦^^